案例:如何“量体裁衣”做好商业动线设计?
购物中心入口就在眼前,却要跨过立交、穿过街道,经历“千山万水”才能到达;
进入购物中心,看过平面导视图,确认了目标店铺,而因为商业动线混乱,凌乱在途中;
可见,购物中心糟糕的商业动线不仅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也会降低购物中心的人流量。
而良好的商业动线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流提供一条清晰的脉络,让顾客在商业体内停留的时间更久,保持购物兴致,甚至对提升购物中心整体商铺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的商业动线能让购物中心保持高流量?如何规划设计,才能称之为良好的商业动线呢?下面几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上海环贸iapm——弧度“回”字动线
建筑面积总计近12万平方米的环贸iapm的商场部分被许多零售地产从业者认为是购物中心设计的一个典型案例——利用曲线环绕式的走廊串起商场内每一层的大小门店。
上海环贸iapm设有多层出入口,停车场位于B1-B2层(实为地下3-4层)设有一层二层双层车辆出入口(平台),为国内少见的设计,车流动线清晰,商业/办公车流分离,人车入口分离,避免拥堵。
内部动线呈现弧度的“回”字形,动线简单,不会迷路;LG2-1F层为双“回”字形动线,2F-6F为单“回”字形动线。在商场主要方向和客户可能途径的方向(下沉式广场、地铁口、空中花园)均设置人流出入口,方便消费者到达。
电梯在楼层间错落有致地排列,还架设了跨越两层楼的“飞天梯”,平面与垂直动线结合,可以有效引导消费客流。
成都国际金融IFS——跨层扶梯引流
怎样从一开始就把人流分开,让人往楼上走?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IFS )入口处跨层扶梯将人流直接送往商场L3层,给了这个问题最精彩的答案,也大大缓解了购物中心入口处人流压力的问题。
作为成都最高端、最国际化的购物中心,在此购物时,你会感觉到商业动线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每一层的布局均不相同,就连电梯的位置也每层各异。
而“三地面”的设计概念更是让这个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拥有了更多“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在其外部动线的设计中,为方便通过高架来往的客户,在其3楼专门设置车流入口,从而亦减轻高峰时段车辆出入的等候时间。
IFS的负2层专门设计了乘客落客区,乘客可直接乘车至此,这大大减少了顾客的步行时间。
而其内部水平动线,则采用“回”字型动线,围绕中间商铺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可有效避免商业死角。
加之,每层至少5部扶梯、3部观光电梯,也有效的保障了楼层间的内部垂直通达性,让客户能快速到达目的地。
上海K11——“向下走”的U字动线
开创全球首个博物馆零售模式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从其诞生就以艺术展陈空间和小而精的零售配比闻名于坊间。
K11利用内部动线环绕中庭,整体呈“U”环状,含一个中庭(约430㎡),艺术化打造玻璃幕墙,向下延伸至B1室内圆形休息椅处。
不仅增加了中庭的美感,更直接用电梯将顾客接送到地下,增加了B1的人流,再用店铺、光线和展陈做视觉引导吸引他们一层层向上逛。
大部分楼面动线也由于围绕中庭而变为简单的“U”字形,利用体验型业态或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引导顾客的流动。
在人流不易到达的位置陈列艺术品,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冲击,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引导顾客,保证顾客行走动线与商铺到达率,扶梯沿动线设置,数量充足,垂梯居中,平面与垂直动线结合,有效引导消费客流。
干货:商业动线致胜法则
合理的商业动线及业态布局是促进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动线可以使顾客进入商场后能很顺利地到达每一个店铺。
什么是合理的商业动线?一般而言,合理的商业动线都会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有效增强商铺的可见性
可见性是动线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个商铺的可见性强弱决定了这个商铺所在地段的租金价值,一个商铺被看见的机会越多,位置就越好。
我们在商业中心的设计中要提高整个商场内商铺的可见形,避免商业死角的出现。
*有效增强商铺的可达性
可达性则是指顾客通过动线直接到达全部店铺的可能性,高可达性是动线设计的终极目标,只有“可见”,才会有“可达”。
因此,在可见的基础上,经过最少道路转换的路径可达性最高,是降低顾客迷失感,营造轻松商业空间的前提。
*有明显的记忆点
如果缺乏明显的动线记忆点,顾客在购物中心无法确立自己的位置,就会迷失方向。看过平面导视图,确认了目标店铺,但没有明显记忆点的动线设计,需要消费者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商铺。